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抄报首页|手抄报RSS|手抄报地图您好,欢迎光临手抄报图片网!我们的永久网址:www.scbtp.com

清明时祭

更新时间:2016-11-23 16:43:01来源:手抄报图片网 点击:
手抄报描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时最艳的往往是那桃花,待一夜风雨,便能倾尽天下。早备好的寒食使人们已不能见村落里的炊烟;柳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时最艳的往往是那桃花,待一夜风雨,便能倾尽天下。早备好的寒食使人们已不能见村落里的炊烟;柳条飘散,也被东风吹斜。于是,常是细雨纷纷的清明,总徜徉在一片荒山暮野之中,载人以万千思绪。可是清明啊,你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归往何处?

清明,是怎样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节日?追溯着清明节的起源,我们仿佛能见到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再到后来民间亦相仿效,均在此日祭祖扫墓。仿佛此时才明白,它是经历代沿袭而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每个节日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清明亦是如此。相传在远古的大禹治水后,淳朴的人们就用“清明”之语贺水患已除,歌天下太平。且从唐代开始,踏青这种活动就备受人们喜爱,后被承袭成为一种旧习。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踏青能让人们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着实增添了一番别样的情趣。众所周知的是,清明节总要扫墓,然扫墓本是属于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后来是因寒食与清明相接,便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古时的扫墓,孩子们常常会放风筝。而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孩子们在清明里嬉戏之时,筝鸣也是那般动人。

不过,这远古的节日难道只如一只道具般的风筝飘摇过历史的呼啸流传至今?它之所以会传来,且不只是一种礼俗吧?

这样的清明,我想更或是源于人门内心对某种(/sanwen/' target='_blank'>散文在线www.)纪念或思绪的归置。正如赶马问路的杜牧,只是见得“路上行人欲断魂”。细雨渐渐,轻烟朦胧的初春,总带着一种湿湿凉凉的感觉。是这风、这雨勾出了行人们心中淡淡地忆念和哀愁?也许是的。但在这个节日里,清明一词本身所带给人们的触动应是更大的吧。乡间山野,翠绿稀疏,路人稀稀散散,扶老携幼,赶着去给或近或远的孤灵送上一丝慰问。本应温和却又带一丝凉意的春风吹灭了火烛,吹散了纸钱,留下一抔灰烬。飘摇的白纸灯笼,又悬系着亲人们怎样的思念。远处传来突兀的炮竹声,使山野更显宁静。

清明时节,不同的人,有着一样或不一样的情节。但都有的是对先人故亲的纪念与告慰。对于那些年老之人,许是面对着亡眷孤坟,怕是无处话凄凉,抑或是自感垂垂老矣,只期黄泉伴故人,偶尔有一些豁达者,只是催促着孩童们动作快些,然后再告诉他们一些故人旧事;而中年之人,多是对先亲的感怀,愿更尽一份孝意,所以他们会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墓碑前跪坟叩首,悼念先人;只是尚不懂事的孩子们,只须牵着低低的风筝高飞在自己的童年。清明日里,猜不尽多少心思。人们借着清明,也就借着一日时光而已,愿把自己一年甚至更远的念想与思愁倾送亡灵。而终于,清明也活在了人们的思绪里。

这样倒是更见了古人的淳厚与聪慧。人都是会思念的,当然也需要找一个触动思绪的好时候。尚且不说崇尚那祭奠之礼的贵族文人,即便是终日劳作的平民们也是需要对情感的宣泄,而节日恰好是情感归放的好置处。所以这算是他们找到的一个可说是最好的方式。当我们不从政治统治和礼仪教化层面考虑这一节日时,我们就会从内心里感受到它的另一意义。当我们也拿着钱纸灯笼踏步在乡村山野,驻立在石碑孤坟前时,我们便会想到为何这开始的“贺语”会演变成真正有作用的“清明”,并延承至今。

或许,这样就是清明的来处;而这样,定是清明的归处。


上一篇:清明-祭下一篇:迎中秋 待月夜

相关推荐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 儿歌内容 儿童诗歌

更新日期:2016-05-31关注度:135

儿童节英语手抄报参考资料大全

更新日期:2016-05-31关注度:153

赞助广告

热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