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抄报首页|手抄报RSS|手抄报地图您好,欢迎光临手抄报图片网!我们的永久网址:www.scbtp.com

想起那年国庆节

更新时间:2016-11-24 17:42:00来源:手抄报图片网 点击:
手抄报描述: 国庆节,是一年一度全中国人民共庆的传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北京城里便成了欢[ sanwen & 039; target=& 039;_blank& 039;>散文集 www }乐

国庆节,是一年一度全中国人民共庆的传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北京城里便成了欢[/sanwen/' target='_blank'>散文集.www.}乐的海洋,往往有百万人游行庆祝。在建国35周年大庆那年,又举行过一次。咱通州人组成一个大约千人的琐呐队伍,吹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子,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前,引得观礼台上邓小平主席的招手、注目。

给我留下深深记忆的是在建国初农村的自发庆祝。那场面,那激情,那热烈的气氛,感动了当时未见世面的童年的心,至今难以忘怀!生我养我的故乡是在永乐店镇南端一个中等村落。一条河把这个村子分成两半,村名就叫半截河。一到国庆节,两岸人家仿佛叫上了劲儿,看谁搞得更热火,更能给人带来喜气与欢乐!

我家住在河的北面,那年河北面展示的是“小车会”,原本是每日田里劳作的农民,也涂脂抹粉,穿着五彩的古代装来,随着大鼓的鼓点开心地在街上扭起来。“小车会”的主要道具是小车,一个彩色车篷,里面端坐着一位少女,后面一个白胡子老汉推着车,那脑袋左右摆动,白胡子也就飘了起来。车前有两位少女拉车,都是当时长得清秀的男子扮演的,梳着辫子,涂着红脸蛋,扭得轻盈、典雅。不仔细看,连媳妇也看不出是丈夫扮演的。其它还有媒婆,拿着长杆烟袋,还有两个头戴五彩帽子手摇折扇的公子……一群人转着圈扭,击鼓者可劲地擂,观者前呼后拥,叫好声、欢呼声不断。他们边扭边走,走遍全村的几条大街。我们这些孩子追着看。

忽然,听到一阵激越的锣鼓声传来。原来是河南岸的跷会过来了。这是我们最爱看的。听说前不久,这个跑跷会已列入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这是咱们区政府很有远见地干了一件大实事。因为跑跷确实好看,若今年故乡人还演,我一定还去看。我说他好是有理由的。一是:节奏欢快、热烈,七八个小腰鼓配上七八个小锣,敲出“咚打、咚打、咚咚打”的节奏,演员站在离地一尺多高的木腿子上扭着、舞着,有时连观看的人也跟着扭起来。二是见功夫,站在腿子上扭没功夫自然不行,何没他们扭着扭着就跳上椅子,蹬上八仙桌上,在桌上叠罗汉,在最上面的演员还要用嘴叼住桌上的花束,花束上还挂着“欢度国庆”四个大字的条幅。这功夫时时让观众拍手叫绝。三是扮相好,总共十八个人,打头的黑发黑脸,一手一根木棍,起敲打开道的作用;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俗称大头祥),第二位,文官打扮,五绺长髯,有点像关羽。(俗称二头祥),后面有渔翁,北京时间着竹篓,手持长长的竹竿,引逗那位长的漂亮的姑娘,(姑娘俗称尤二姐),其它演员的扮相也各有特点,似乎更有古典文化品味。

一个不大的村子,到国庆那天,两个会就让全村沸腾起来。演完了,村干部讲话,祝节日快乐,发劳模奖品。那时的奖品只是毛中草帽、镰刀之类,得奖者胸前戴着红花,也笑得咧开了嘴。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到了。想起五十年前农家的国庆节,我心里充着激动与甜蜜。我想,召集农家生活比那时好多了,农村的文化水平也高了。今年的国庆节庆贺也该更有新意吧!
上一篇:夏至和芝麻酱面下一篇:父亲节随想

相关推荐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 儿歌内容 儿童诗歌

更新日期:2016-05-31关注度:135

儿童节英语手抄报参考资料大全

更新日期:2016-05-31关注度:153

赞助广告

热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