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抄报首页|手抄报RSS|手抄报地图您好,欢迎光临手抄报图片网!我们的永久网址:www.scbtp.com

铭记抗战中的中国文学

更新时间:2015-09-01 22:25:29来源:手抄报 点击:
手抄报描述: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铭记抗战中的中国文学,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中,文学担负起唤起民众、实现民族救亡的使命,文学界掀起了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文学浪潮…

铭记抗战中的中国文学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中,文学担负起唤起民众、实现民族救亡的使命,文学界掀起了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文学浪潮。

  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重要历史时刻,在抗日敌后根据地,作家们满怀对祖国的深情、对和平光明的向往、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书写对侵略者的不屈反抗,赞扬军民的抗日热情,歌颂英勇的战斗精神。一部部文学作品、一份份文艺刊物、一个个文艺团体……在战火中诞生。

  大时代的炼火里,这些拿笔的“战士”从来不曾缺席。文学,从未脱离时代。

  一,九一八事变: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趁势而入,在东北大地上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奴役。一批青年作家被迫流亡关内,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激愤,写下了一部部反映故乡被异族蹂躏,民众进行不屈反抗的文学作品,他们就是现代文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东北作家群”。

  李辉英的《万宝山》是第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于1933年出版,成为东北抗战文学的先声。作品真实反映了震惊中外的“万宝山事件”,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和侵略野心,热情讴歌了东北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骆宾基发表了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边陲线上》,以热血青年刘强投奔抗日救国军,经过曲折的斗争,最终使濒临瓦解的抗日武装重获生机的故事,歌颂了东北人民的斗争精神,启示中国青年要像刘强那样与民众结为一体,向一切内外的恶势力勇猛进击。

  1933年,舒群创作了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成为他的成名作及代表作。作品通过东北沦陷区三个不同国籍孩子悲欢离合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民族矛盾,给被压迫人民指出了斗争方向。

  1935年,萧红在上海出版了《生死场》。这部作品描写了沦陷前后东北农村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既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又大胆反映了人民的诉求,其中,“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更是呼喊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

  同年,萧军出版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描写出东北抗日游击队在战争血火中的成长,充满英雄主义气息。

  端木蕻良于1932年参加塞外“学生军”抗日,后转入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短篇小说集《憎恨》出版,著名短篇《鴜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收入其中,作品以最无力的声音、最柔弱的形象表达强有力的憎恨。

  还有白朗的短篇小说《伊瓦鲁河畔》、罗烽的小说《第七个坑》、马加的小说《登基前后》等,都反映了东北人民在侵略者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人民坚贞不屈的反抗。

  小说之外,诗歌也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闪光点。金剑啸的《兴安岭的风雪》以诗歌形式讲述了一个抗日联军连队在风雪弥漫的兴安岭上和日寇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这是第一首歌颂东北抗联的叙事长诗。

相关推荐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更新日期:2017-05-27关注度:116

2015年9月3胜利日手抄报高清大图

更新日期:2015-09-05关注度:1762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资料

更新日期:2015-06-24关注度:27145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

更新日期:2015-07-06关注度:3222

3则关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手抄报内容

更新日期:2015-07-06关注度:3335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

更新日期:2015-07-29关注度:8502

抗战胜利70周年手抄报内容资料

更新日期:2015-07-29关注度:15617

抗战胜利70周年的故事—手抄报内容

更新日期:2015-07-29关注度:7770

赞助广告

热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