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抄报首页|手抄报RSS|手抄报地图您好,欢迎光临手抄报图片网!我们的永久网址:www.scbtp.com

文明上网,营造绿色上网空间

更新时间:2015-12-10 00:00:38来源:手抄报图片网 点击:
手抄报描述: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思想思想品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严重失范。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正悄然带来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

  中学生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常常有不遵守社会公德与违法的行为,网络道德失范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将成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新问题。“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凸现:

  1、使学生形成不负责任的性格。在网络交往中,由于各人可以自行编造个人资料,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造成网络中假名成风,假性别成风。于是,学生中在网络发布假消息的有之,利用网络欺骗别人的有之,更有甚者则利用网络进行造谣中伤,败坏他人名誉,非法侵入别人的系统,传播淫秽信息、图片,攻击他人网络系统、破坏别人资料等。而这些恶劣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受到惩罚的很少,这种状况助长了上网学生的不负责任行为。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

  2、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回避现实矛盾。由于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隐蔽性,使上网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暴露身份,所以上网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中获得满足感,也比较容易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有的学生不断地穿梭于变换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之间,扮演着“两面人”的角色,这往往会使之放纵自己,形成双重人格,引发人格裂变;还有的学生对网络形成依赖心理,在网上侃侃而谈,交友甚广,游刃有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表,人情淡薄,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网络孤独症”随之产生。因此,当他们从网络世界获得的快乐多于现实社会时,他们就有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网络中去,而且现实中的每一次挫折都会使他们在网络中寻求更大的“成功”,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上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就如鱼得水,朋友满天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经常沉浸在美好的虚拟社会中,对现实矛盾则视而不见,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3、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是非不辨。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瀚海,良莠不齐,大量黄色的、黑色的不良信息充斥其中。学生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总是兴之所至,点到哪算哪,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根据《中国青年》杂志调查,网吧中20%的学生上网主要浏览色情网站,20%主要是聊天和玩游戏等,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在网络上从事学习性的活动。而有关的调查发现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比例、网上猎奇约占80%左右。可见,由于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小,阅历、知识的不足,还不能够很好地区分信息的正误、善恶,也不会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对网上信息全盘接受,很容易把假丑恶的东西当成人生真理,是非不辨,黑白不分,最终陷入深渊。

  4、部分学生上网成瘾,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中学生上网者越来越多,但他们很难从网络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对此也无能为力。网络中的网恋、黄色污染给学生带来的很大的精神危害,他们盼望从网上获得刺激,因此部分学生“泡网”、“泡吧“时间太长、花费大,已经成为家长与学校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难题。由于中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再加上家长对其用钱控制较严,一些沉溺 “网”中不能自拔的学生,为支付上网费用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营造绿色上网空间。

  国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2001年11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就是国家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规范,它对增强我国中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网络环境,荡涤网络中的不文明现象,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的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制定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目标

  1、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要通过网络德育,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做出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同时我们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健康教育,要求全体学生上网时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学校还要加强对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引导正确上网,健康上网。

  2、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学校要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化及发展现状,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让他们主动参与,或创造机会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从而促进中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加速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他们的现代意识。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网络是一个“万花筒”,各种健康的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等都能在网上找到;同时,形形色色的淫秽色情信息、反动暴力等信息也混杂其中。自制力较弱的中学生往往出于好奇和心理冲动,刻意去寻求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故而使其深受网络中的黄、赌、毒等“电子海洛因”的毒害;因此学校要正确引导所有中学生“学会主动选择”,加强对中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文化背景中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他们思想品德素质。

  (二)全面实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提高培养的实效性。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育人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优势,设置校园网文化园地。

  (1)在网上开设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平台。学校德育处或学生工作部要及时下载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采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教育形式,精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

  (2)运用网络宣传媒体,强化先进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共建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年级部(组)、班级体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要及时上网报道。运用“十佳学生标兵”、“特长生风采”,“积极分子的理想”、“模范团员”等网络窗口,进行报道宣传,各个网络窗口要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标新立异,达到传承网上文明,为学生缔造精彩的网络生活。

  (3)建立电子刊物,年级组、班级体德育网页,建立学生德育论坛、风云人物、学子风彩、心理了望等栏目,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如我校双舟文学社,设立《双舟苑》电子刊物,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学欣赏、理论讲座、民间采风、创作经验交流等活动。学生自己撰稿,自己设计版面,创造自己的校园网络主流文化,增强了吸引力。

  (4)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如K12中教育信息网等),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开设上网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指导。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大对网络道德的教育,积极帮助中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彰显其文明守纪的的良好习惯。学校的上网指导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网络操作技术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理与技术。并要求学生遵守网上公德,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中学生学生网上失范。

  (2)安全上网教育。教育中学生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毒害。学校要要求各位学生千万不要与未见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同,见面地点一定要选在公共场所;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不要轻易地把家人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等情况告诉网友。

  (3)网络免疫力教育。学校要教育中学生学生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免受其侵蚀、传染。

  3、充分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提高网络培养的实效性。在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准确的信息传播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德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德育活动,要结合各学校学生思想特点和德育教育的热点,精心设计本校思想品德培养网页,学校校园网的德育层面可以按照以下几类来设计:

  (1)新闻快餐。及时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国内重要节日的契机,精心推出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如结合“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国庆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节”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母亲节”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等。

  (2)情感在线。主要由心理辅导教师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谈心,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里障碍。由于网上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不露面,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通过自身努力和老师指导,求得心里平衡,医治心理疾病。

  (3)网上论坛。针对社会热点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点、情感生活中的敏感点,进行网上讨论,大家各抒所见,共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4、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教师和家长应当成为学生与网络之间连接的枢纽,共同担负起学生与网络连接与协调,学校、社会,教师与家长要共同防范不健康信息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1)开设网上家长学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在家庭正日益普及,因此上网也方兴未艾。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盼,网络对于人的两面性又让家长惶恐不安。对此,学校、教师要建议家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安装必要软件,限制、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2)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通过开放的家校联系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学校交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不足。开设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可以大大地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有效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3)坚持不定期检查制度。11月13日我校教育处、保卫处组织员人员在中午13点钟集中检查学校周边网吧,查获学生30多人,3个年级学生都有。

  5、开展专题性的电子作品创作活动,增加网络德育主体参与的力度。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以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德育工作者显然力不从心。互联网的兴起,为学校德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极其丰富的德育空间也很容易吸引学生,学校教育处与学校的的信息技术小组可以设立一些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目标,在网上获取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并通过有效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制成不同形式的电子作品,并上载到网络教育资料库中,便于彼此浏览学习。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发动学生积极制作专题的电子作品,无疑提高学生德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6、开发网络思想品德培养教育软件,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网络德育教育氛围。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网络这个良好的教育载体,认清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诸多优势,比如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体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人机交换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使德育教育工作在教育中更生动、更直观,从而增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现阶段,有的学校正在开发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科技教育、日常行业规范教育等系列网络德育教育软件,这些都是网上德育现实可操作的运作载体,使得德育占领了网上阵地,将尽快成为现实。

  总之,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既是培养下一代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艰巨工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必须顺应网络发展的新趋势,主动的适应新形势,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创学校德育新局面!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健康文明的新一代。

相关推荐

家乡的元宵节

更新日期:2015-07-24关注度:19

赞助广告

热门手抄报